一、产量、流通量
1、硬冬白小麦产量、流通量
(1)冬小麦产量
表一:我国冬小麦面积/产量
省份 |
播种面积(千公顷) |
产 量(千吨)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全国 |
24,061 |
22,533 |
22,074 |
20,440 |
19,500 |
92,205 |
87,652 |
84,426 |
81,000 |
78,110 |
河北 |
2,678 |
2,578 |
2,435 |
2,400 |
2,300 |
12,077 |
11,222 |
10,946 |
10,800 |
23,280 |
山西 |
890 |
817 |
797 |
720 |
650 |
2,141 |
2,260 |
2,428 |
2,500 |
12,740 |
江苏 |
1,955 |
1,713 |
1,716 |
1,500 |
1,350 |
7,964 |
7,309 |
6,445 |
6,300 |
10,120 |
安徽 |
2,126 |
1,961 |
2,057 |
1,810 |
1,850 |
7,071 |
7,419 |
6,837 |
6,700 |
7,030 |
山东 |
3,748 |
3,546 |
3,397 |
2,830 |
2,600 |
18,600 |
16,552 |
15,470 |
13,870 |
5,940 |
河南 |
4,922 |
4,802 |
4,856 |
4,850 |
4,850 |
22,360 |
22,997 |
22,484 |
23,280 |
4,050 |
湖北 |
845 |
736 |
700 |
550 |
550 |
2,337 |
2,130 |
1,512 |
1,500 |
3,190 |
四川 |
1,605 |
1,499 |
1,457 |
1,400 |
1,350 |
5,321 |
4,487 |
4,591 |
4,200 |
2,550 |
陕西 |
1,526 |
1,414 |
1,352 |
1,210 |
1,100 |
4,171 |
4,050 |
4,048 |
3,400 |
2,210 |
新疆 |
563 |
500 |
511 |
520 |
500 |
2,773 |
2,618 |
2,644 |
2,600 |
1,480 |
其他 |
3,203 |
2,967 |
2,796 |
2,650 |
2,400 |
7,390 |
6,608 |
7,021 |
5,850 |
5,520 |
(2)硬冬白小麦产量、流通量
中国的小麦产量很大,占世界小麦产量的四分之一,但由于是农业大国,农民的口粮存量也是很大的,真正的流通量并不是非常大,硬冬白小麦的流通量和合格量也是有限的。以下是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以2003年产量为准所做的测算,供参考。
a、国标三级以上冬小麦流通量
2003年全国小麦产量约为8600万吨,其中冬小麦产量约为8100万吨,按照40%的商品率计算,冬小麦商品量约为3240万吨,国标三级以上冬小麦商品量可按40%计算,因此符合国标三级以上的冬小麦流通量约1300万吨。2003年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安徽、江苏六个主产省冬小麦产量约6345万吨,按照40%的商品率计算,六省冬小麦商品量约2540万吨,按照40%的国标三级以上比例计算,六省国标三级以上冬小麦流通量约1015万吨。
b、国标三级以上硬冬白小麦流通量
冬小麦中红小麦产量较少,2003年产量约900万吨(主要产于淮河及长江以南地区),白小麦产量约7200万吨。按照新国标要求,白小麦中硬质小麦与非硬质小麦(含混合麦)的比例约为4:6,因此全国硬冬白小麦产量约2880万吨,按40%商品率计算的硬冬白小麦流通量约1150万吨,符合国标三级以上的硬冬白小麦流通量按80%计算可达到920万吨,笼统地说流通总量为900万吨左右。
上述六省白冬小麦产量约为6000万吨,硬冬白麦产量约为2400万吨,按40%商品率计算的硬冬白小麦流通量约960万吨,符合国标三级以上的硬冬白小麦流通量按80%计算约为770万吨。
2、优质强筋小麦产量、流通量
近年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小麦种植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优质小麦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年增长幅度很大。优质强筋小麦主要分布在京广线以东河南的北部、河北的石家庄以南,京九线附近,山东的西部、南部和西北部、胶东半岛。另外,安徽、山西、陕西、内蒙古和东北的一些新品种也可达到优质强筋小麦的标准。
(1)优质小麦产量
a、全国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
我国优质小麦面积和产量统计有多个来源和口径,国家粮食局信息中心在调查基础上测报了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近几年,在我国小麦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呈明显下降趋势的同时,我国优质小麦的种植面积增长很快,2000年(即1999年冬小麦和2000年春小麦,以下同)比1999年增长98%,2001年比2000年增长22.6%。2001年种植面积391万公顷,2002年种植面积达到535万公顷,产量2105万吨。2003年估计达到2630万吨。
农业部2002/2003年度启动优质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先在优势区安排实施100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示范。这1000万亩示范重点安排在黄淮海强筋小麦900万亩,大兴安岭强筋春麦50万亩,长江下游冬麦SO万亩。其中,河南300万亩,山东250万亩,河北2OO万亩,江苏 150万亩,安徽 50万亩,黑龙江50万亩。
根据示范县的五项原则和条件,确定了47个县(市、农场)作为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示范县。其中河北10个、山东10个、河南12个(地方11个,农场1个),江苏8个(弱筋5个、强筋3个)、安徽3个(弱筋1个、强筋2个)、黑龙江4个(地方3个,农场1个)。
中国优质小麦发展目标:到2007年,全国专用小麦面积占小麦的比例达到40%左右,比2002年提高9个百分点。其中三个小麦带的优质强筋和弱筋小麦面积占全国专用小麦的比例达到40%以上,提高5个百分点;小麦生产成本降低10-15%以上。实现基本满足国内对优质专用小麦的需求,并力争扩大向东南亚等国家或地区出口。
b、主产省种植面积及产量
山东省:2000年比1999年面积增加100%,2001年比2000年增加25%。2002年小麦种植面积130万公顷,产量585万吨。2003年优质小麦种植面积150万公顷,产量728万吨。
河南省:2000年比1999年增加面积133%,2001年比2000年增加19.6%,2002年优质小麦种植面积110万公顷,产量500万吨。2003年优质小麦种植面积145万公顷,产量689万吨。
河北省:2000年比1999年面积增加386%,2001年比2000年增加106%,全省2002年优质小麦种植面积70万公顷,优质小麦产量315万吨。2003年优质小麦种植面积80万公顷,产量360万吨。
表二:我国优质小麦面积/产量
省份 |
播种面积(万公顷) |
产 量(万吨)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全国 |
319 |
391 |
535 |
640 |
728 |
1,264 |
1,532 |
2,105 |
2,630 |
3,066 |
山东 |
80 |
100 |
130 |
150 |
180 |
416 |
460 |
585 |
728 |
864 |
河南 |
56 |
67 |
110 |
145 |
160 |
252 |
315 |
500 |
689 |
768 |
河北 |
17 |
35 |
70 |
80 |
90 |
80 |
150 |
315 |
360 |
405 |
安徽 |
40 |
45 |
45 |
58 |
60 |
136 |
166 |
144 |
209 |
234 |
江苏 |
35 |
40 |
50 |
50 |
55 |
143 |
160 |
180 |
205 |
248 |
山西 |
11 |
17 |
23 |
24 |
26 |
28 |
48 |
69 |
79 |
88 |
新疆 |
8 |
10 |
12 |
15 |
18 |
40 |
49 |
60 |
72 |
90 |
内蒙古 |
22 |
20 |
22 |
24 |
25 |
55 |
48 |
57 |
60 |
73 |
陕西 |
12 |
15 |
18 |
20 |
25 |
35 |
42 |
50 |
56 |
75 |
黑龙江 |
16 |
12 |
15 |
18 |
19 |
30 |
24 |
49 |
43 |
53 |
其他 |
22 |
30 |
40 |
56 |
70 |
48 |
69 |
96 |
129 |
168 |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2)优质小麦流通量
优质强筋小麦的商品率非常高,除种子外,全部用于销售。但上表中统计的产量,很多混为普通小麦消费。而且,角质率不是特别高的或退化的优质小麦,农民也会自用。
二、需求量
1、硬冬白小麦需求量
全国硬冬白小麦产量约2900万吨,硬冬白小麦中达到中筋小麦标准的是需求量最大的,年消费量大约在2500万吨左右。由于国内没有权威部门对硬冬白小麦做专门的分析,因此我们提供了以下资料供大家参考。
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测算,2003/04年度我国小麦供需缺口达到2170万吨,这将是我国连续第四年出现小麦供应量低于需求量。2003/04年度,我国小麦产量将达到8600万吨,进口量4O万吨,年度总供应量合计8640万吨;相比之下,本年度我国小麦的制粉消费量为9000万吨,饲用消费65O万吨,工业消费280万吨,种用量420万吨,出口量160万吨,其他消费3O0万吨,年度总需求量合计1O81O万吨(见下页平衡分析表)。
2、优质强筋小麦需求量
优质小麦需求量呈刚性增长,2000年食品加工小麦需求总量为1800万吨,比1999年增加80万吨,占当年小麦需求总量的15.7%。据估算,2002年全国加工面包一年需要高强筋小麦360万吨,加工饺子粉和方便面配麦需用强筋小麦1150万吨,加工饼干和糕点需用弱筋小麦600万吨,三项共计2110万吨,此外还有其它各种用途的专用粉未计算在内。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对我国优质小麦需求和综合平衡分析认为,目前一般意义的优质小麦生产量已突破市场需求量,高强筋小麦因品种资源和生产管理技术限制,还不能满足需要,弱筋小麦因适宜种植地域及土壤条件的限制,生产发展较慢,市场缺口还比较大。从产需总量看,全国真正优质强筋小麦生产还不能完全满足食品加工的需求,缺口需靠进口和释放库存及其它方法解决。
表三:我国小麦市场综合平衡分析 单位:千吨
年 度 1/ |
1993/1994 |
1994/1995 |
1995/1996 |
1996/1997 |
1997/1998 |
1998/1999 |
1999/2000 |
2000/2001 |
2001/2002 |
2002/2003 |
2003/2004 2/ |
生产量 |
106,390 |
99,297 |
102,207 |
110,569 |
123,289 |
109,726 |
113,880 |
99,636 |
93,876 |
90,290 |
86,000 |
进口量 |
6,280 |
7,450 |
12,440 |
5,840 |
2,096 |
525 |
939 |
423 |
911 |
373 |
2,000 |
年度供给量 |
112,670 |
106,747 |
114,647 |
116,409 |
125,385 |
110,251 |
114,819 |
100,059 |
94,787 |
90,663 |
88,000 |
制粉消费 |
92,000 |
93,000 |
94,000 |
94,000 |
95,000 |
95,000 |
94,000 |
93,000 |
92,000 |
90,000 |
90,000 |
其中面粉 |
69,000 |
68,820 |
69,560 |
69,560 |
69,350 |
69,350 |
68,620 |
66,960 |
66,240 |
64,800 |
63,900 |
其中次粉 |
4,600 |
4,650 |
4,700 |
4,700 |
4,750 |
4,750 |
4,700 |
4,650 |
4,600 |
4,500 |
4,500 |
其中麸皮 |
18,400 |
19,530 |
19,740 |
19,740 |
20,900 |
20,900 |
20,680 |
21,390 |
21,160 |
20,700 |
21,600 |
饲用消费 |
400 |
500 |
700 |
800 |
1,000 |
1,200 |
2,000 |
4,000 |
5,500 |
6,000 |
6,500 |
工业消费 3/ |
1,300 |
1,350 |
1,400 |
1,400 |
1,450 |
1,800 |
2,000 |
2,200 |
2,500 |
2,500 |
2,800 |
种 用 量 |
5,100 |
4,900 |
5,120 |
5,100 |
5,200 |
5,050 |
5,100 |
5,000 |
4,800 |
4,400 |
4,200 |
损 耗 量 |
6,400 |
6,000 |
6,000 |
6,000 |
6,600 |
5,800 |
5,500 |
4,800 |
3,500 |
3,200 |
3,000 |
年度国内消费 |
105,200 |
105,750 |
107,220 |
107,300 |
109,250 |
108,850 |
108,600 |
109,000 |
108,300 |
106,100 |
106,500 |
出 口 量 |
72 |
30 |
14 |
1 |
1 |
1 |
1 |
34 |
703 |
982 |
2,500 |
年度总需求量 |
105,272 |
105,780 |
107,234 |
107,301 |
109,251 |
108,851 |
108,601 |
109,034 |
109,003 |
107,082 |
109,000 |
年度结余量 |
7,398 |
967 |
7,413 |
9,108 |
16,134 |
1,400 |
6,218 |
-8,975 |
-14,216 |
-16,419 |
-20,600 |
1/ 小麦作物年度为当年6月至下年5月。2/ 1月份预计。3/ 小麦工业消费主要涉及酿酒,酒精、麦芽糖、调味品等生产领域。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表四:优质小麦市场综合平衡分析 单位:千吨
年度 1/ |
1993/1994 |
1994/1995 |
1995/1996 |
1996/1997 |
1997/1998 |
1998/1999 |
1999/2000 |
2000/2001 |
2001/2002 |
2002/2003 |
2003/2004 2/ |
生产量 |
3,500 |
3,800 |
4,000 |
4,000 |
4,200 |
4,542 |
6,385 |
12,645 |
15,320 |
21,050 |
26,300 |
进口量 |
6,280 |
7,450 |
12,440 |
5,840 |
2,096 |
525 |
939 |
423 |
911 |
373 |
2,000 |
年度供给量 |
9,780 |
11,250 |
16,440 |
9,840 |
6,296 |
5,067 |
7,324 |
13,068 |
16,231 |
21,423 |
28,300 |
制粉消费 |
10,500 |
11,000 |
11,200 |
11,000 |
8,000 |
6,500 |
8,000 |
12,000 |
16,000 |
22,000 |
26,000 |
其中面粉产量 3/ |
7,350 |
7,700 |
7,840 |
7,700 |
5,600 |
4,550 |
5,600 |
8,400 |
11,200 |
15,400 |
18,200 |
其中次粉产量 |
525 |
550 |
560 |
550 |
400 |
325 |
400 |
600 |
800 |
1,100 |
1,300 |
其中麸皮产量 |
2,625 |
2,750 |
2,800 |
2,750 |
2,000 |
1,625 |
2,000 |
3,000 |
4,000 |
5,500 |
6,500 |
其中进口小麦 4/ |
7,400 |
7,600 |
7,700 |
7,500 |
4,300 |
2,500 |
2,600 |
2,000 |
4,000 |
4,000 |
4,000 |
其中国产小麦 |
3,100 |
3,400 |
3,500 |
3,500 |
3,700 |
4,000 |
5,400 |
10,000 |
12,000 |
18,000 |
22,000 |
其中作为优质麦消费 5/ |
8,200 |
8,400 |
8,400 |
8,200 |
5,000 |
3,300 |
4,400 |
7,000 |
10,000 |
13,000 |
18,000 |
其中混为普通麦消费 |
2,300 |
2,600 |
2,800 |
2,800 |
3,000 |
3,200 |
3,600 |
5,000 |
6,000 |
9,000 |
8,000 |
其他各项消费 6/ |
490 |
490 |
640 |
640 |
660 |
730 |
1,150 |
1,520 |
2,250 |
2,700 |
3,000 |
年度总需求量 |
10,990 |
11,490 |
11,840 |
11,640 |
8,660 |
7,230 |
9,150 |
13,520 |
18,250 |
24,700 |
29,000 |
年度结余量 |
-1,210 |
-240 |
4,600 |
-1,800 |
-2,364 |
-2,163 |
-1,826 |
-452 |
-2,019 |
-3,277 |
-700 |
1/ 优质小麦作物年度为当年6月至下年5月。2/ 1月份预计。3/ 其中面粉指小麦制粉后的面粉产量。4/ 其中进口小麦指制粉消费中进口小麦所占部分。5/ 其中作为优质麦消费指具备独立流通渠道的优质小麦制粉消费量, 混为普通麦消费指不具备独立流通渠道, 仅作为普通麦消费的部分。6/ 其他消费包括少量饲用、工业、种用、损耗及出口量。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