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油现货市场研究报告棕榈油现货市场研究报告 | |||||||||||||||||||||||||||||||||||||||||||||||||||||||||||||||||||||||||||||||||||||||||||||||||||||||||||||||||||||||||||||||||||||||||||||||||||||||||||||||||||||||||||||||||||||||||||||||||||||||||||||||||||||||||||||||||||||||||||||||||||||||||||||||||||||||||||||||||||||||||||||||||||||||||||||||||||||||||||||||||||||||||||||||||||||||||||||||||||||||||||||||||||||||||||||||||||||||||||||||||||||||||||||||||||||||||||||||||||||||||||||||||||||||||||||||||||||||||||||||||||||||||||||||||||||||||||||||||||||||||||||||||||||||||||||||||||||||||||||||||||||||||||||||||||||||||||||||||||
棕榈油现货市场研究报告
棕榈油是世界油脂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棕榈油以其独特的营养成分、相对低廉的市场价格被众多行业所青睐,广泛应用于食品及化工等领域。全球棕榈油生产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而消费地非常普遍,因此国际棕榈油贸易量较大,占全球植物油贸易总量一半以上。我国是棕榈油进口、消费大国,近年进口及消费量呈增长态势,随棕榈油用途的不断增加,应用领域的持续拓展,棕榈油的市场规模将逐步扩大。我国棕榈油进口、贸易、消费企业众多,现货市场较为发达,大宗农产品市场网等还开展棕榈油的电子化现货交易,为开展棕榈油期货交易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一、棕榈油基本情况
棕榈油是从油棕树上的棕果中榨取出来的,棕榈树原产西非,18世纪末传到马来西亚,逐渐在东南亚地区广泛种植。目前,东南亚、南美洲、非洲的很多国家都种植棕榈树。棕榈果经水煮、碾碎、榨取工艺后,得到毛棕榈油,毛棕榈油经过精炼,去除游离脂肪酸、天然色素、气味后,得到精炼棕榈油(RBD PO)及棕榈色拉油(RBD PKO)。根据不同需求,通过分提,可以得到24度、33度、44度等不同熔点的棕榈油。棕榈油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及抗氧化性,在食品工业以及化学工业领域均有广泛应用。棕榈果实中脂肪酶或脂肪酸过氧化氢酶的水解使得棕榈油的品质不够稳定,需要采取在储罐中充填氮气等方法来保证其质量。
(一)棕榈油的发展历史
棕榈油是从油棕树上的棕果(Elaeis Guineensis)中榨取出来的,它被人们当成天然食品来使用已超过五千年的历史。油棕是一种四季开花结果及长年都有收成的农作物。油棕的商业性生产可保持25年。油棕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产油植物,棕榈树通常2-3年开始结果,8-15年进入旺产期,到18-20年后开始老化、产量降低,这个时候通常需要砍掉重植。棕榈果生长在棕榈树的大果串上,每个果串大约有棕榈果2000多个。棕榈油的原产地在西非。1870年,棕榈树传入马来西亚,当时只是作为一种装饰植物。直到1917年才进行第一次的商业种植。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马来西亚为了减少对橡胶和咖啡的贸易依赖,开始大规模提高棕榈油的产量。现在经过改良后的棕榈产品已经广泛在热带地区的非洲、拉丁美洲和东南亚种植。其中棕榈油产量高度集中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二)棕榈油的生产工艺
人们通过水煮、碾碎、榨取的过程,可以从棕榈果肉中获得毛棕榈油(CPO)和棕榈粕(PE);同时在碾碎的过程中,棕榈的果子(即棕榈仁)被分离出来,再经过碾碎和去掉外壳,剩下的果仁经过榨取得到毛棕榈仁油(CPKO)和棕榈仁粕(PKE)。油棕果实中含两种不同的油脂,从果肉中获得棕榈油;从棕榈种子(仁)中得到棕榈仁油,这两种油中前者更为重要。以上所有的这些产品,均被有效的应用于食品、化工、农业等领域。可以说棕榈是一种很好的经济类植物。
经过上述初级阶段的榨取之后,毛棕榈油和毛棕榈仁油被送到精炼厂精炼,经过去除游离脂肪酸、天然色素、气味后,成为色拉级的油脂—精炼棕榈油(RBD PO)及棕榈油色拉油(RBD PKO)。经过精炼的棕榈油在液态下接近于无色透明,在固态下近白色。此外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棕榈油还可以经过进一步的分馏、处理,形成棕榈油酸(PFAD)、棕榈液油(简称OLEAN)、棕榈硬脂(简称STEARINE或ST)。油棕果实里含有较多的解脂酶,所以对收获的果实必须及时进行加工或“杀酵”处理,棕榈毛油容易自行水解而生成较多的游离脂肪酸,酸值增长很快,因此要及时精炼或分提。
表1:棕榈油质量指标
棕榈油中富含胡萝卜素(0.05%-0.2%),呈深橙红色,这种色素不能通过碱炼有效地除去,通过氧化可将油色脱至一般浅黄色。在阳光和空气作用下,棕榈油也会逐渐脱色。棕榈油略带甜味,具有令人愉快的紫罗兰香味。常温下呈半固态,其稠度和熔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国际市场上把游离脂肪酸含量较低的棕榈油叫做“软油”,把游离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棕榈油叫“硬油”。
表2:棕榈油特征指标
表3:棕榈油的脂肪酸组成(%)
(三)棕榈油的营养成分
棕榈油也被称为“饱和油脂”,因为它含有50%的饱和脂肪。油脂是饱和脂肪、单不饱和脂肪、多不饱和脂肪三种成分混合构成的。人体对棕榈油的消化和吸收率超过97%,和其他所有植物食用油一样,棕榈油本身不含有胆固醇。
作为一种饱和度较高的油脂,棕榈油曾经被推测有可能会增加人体血清中胆固醇含量。但经过许多专家进一步的实验论证,发现食用棕榈油不但不会增加血清中的胆固醇,反而有降低胆固醇的趋势,原因是大量研究数据显示,不同的饱和脂肪酸对血脂的影响是不同的,棕榈油中富含中性脂肪酸,促使胆固醇提高的物质在棕榈油中含量微乎其微(1%),棕榈油中富含的天然维他命E及三烯生育酚(600-1000mg/kg)、类胡萝卜素(500-700mg/kg)和亚油酸(10%)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益。一些研究人员曾针对不同的人种(欧洲、美洲、亚洲)分别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棕榈油是一种完全符合人体健康需要的食用植物油。
(四)棕榈油的主要用途
棕榈油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含饱和脂肪酸比较多,稳定性好,不容易发生氧化变质。二是棕榈油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A(500-700ppm)和维生素 E(500-800ppm)。将棕榈油进行分提,使固体脂与液体油分开,其中固体脂可用来代替昂贵的可可脂作巧克力;液体油用作凉拌、烹任或煎炸用油,其味清淡爽口。大量未经分提的棕榈油用于制皂工业。用棕榈油生产的皂类能起耐久的泡沫和具有较强的去污能力,棕榈油还可用于马口铁的镀锡及铝箔的碾压。因此,棕榈油在世界上被广泛用于餐饮业、食品制造业及油脂化工业。
1.棕榈油在餐饮业的应用
历史表明,人类将棕榈油应用于餐饮已经有超过5000年的历史。与其它食用油脂相比,棕榈油产品在煎炸、烧烤食物方面表现出更大的优势,这主要是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独具良好的抗氧化性(耐炸性):这主要是因为棕榈油不饱和度适中,不含亚麻酸,富含的天然维他命E及三烯生育酚则是天然的高效抗氧化剂,这使棕榈油与其它油脂相比更适用于煎炸、烧烤食品。
(2)由营养的脂肪酸组成:棕榈油有50%的不饱和脂肪酸,无反式酸,不易与酸质聚合。
(3)经济性:用油的成本一直是餐饮业选择煎炸、烧烤用油的重要考虑因素。油棕是一种高产的多年生油料植物,其一次栽种可收获20年左右,而且单位面积年产油量远比其它植物油料高,并且产量相对稳定,这些都促使棕榈油成为世界上最具价格优势的食用植物油。油棕榈是最多产的油料作物。一公顷土地平均每年生产3.5吨棕榈油和0.4吨棕仁油。其生产效率大大高于同类植物油,这也意味着每公顷棕榈油的产量为大豆9-10倍。
在我国,目前食用精炼棕榈油主要指标是熔点不超过24℃-33℃,用于食品(面包、饼干等)的煮炸方面,每年的需要量占进口量的绝大部分。
2.棕榈油的食品工业用途
棕榈油在食品工业应用方面,一般被加工成起酥油、人造奶油、氢化棕榈油、煎炸油脂和专用油脂等。象其它食用油一样,棕榈油容易被消化、吸收、以及促进健康。棕榈油是脂肪里的一种重要成分,属性温和,是制造食品的好材料。从棕榈油的组合成分看来,它的高固体性质甘油含量让食品避免氢化而保持平稳,并有效的抗拒氧化,它也适合炎热的气候成为糕点和面包厂产品的良好佐料。由于棕榈油具有的这几种特性,它深受食品制造业所喜爱。
(1)起酥油:起酥油和人造奶油不同,人造奶油是80%的油脂和20%的水,而起酥油是100%纯油脂。起酥油有很多种,严格来说,每一种食品的制造都需要用到特殊的起酥油,但也有适用于多种食品的通用型起酥油,通常是用来煎炸和烘培食品,如薯条、蛋糕、饼干、夹心饼和面包等食品。通常起酥油的生产、使用过程中需要和不同的配料搭配,才能适用于不同的产品,如冰激凌、不同风味的饼干等。
(2)人造奶油:人造奶油是由水和油脂组成的乳化物,最初发展人造奶油是为了仿造奶油,但现在已经形成了多种类型的产品,其中棕榈液油适用于制造液态人造奶油,棕榈硬脂更适合于制造固态人造奶油。
(3)氢化棕榈油:氢化棕榈油在印度、巴基斯坦及中东国家有着很广泛的市场,这些市场通常将其当作酪脂类产品使用。
(4)煎炸油:这是棕榈油在食品工业中最广泛的用途之一,主要的原因是其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其富含的生育酚是天然的高效抗氧化剂)、不容易与酸质聚合、有着益于健康的脂肪酸组成(50%不饱和脂肪酸,无反式酸)。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的方便面生产中,绝大部分是用棕榈产品来煎炸面饼,而在中国市场,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煎炸食品(如煎炸早点、煎炸小食等)也开始使用棕榈产品来进行制作。
(5)专用油脂:棕榈油和棕仁油都是生产专用油脂的理想原料,专用油脂主要用于糖果、特别是巧克力类食品的生产。其中棕仁硬脂由于其物理性质非常接近于可可脂,因此又被称为“代可可脂”。
棕榈油日益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工业中,主要是因为它具有良好的天然抗氧化性、独特的物理特性、适于人体健康的营养构成及显而易见的经济性,随着油脂研究机构的不断努力,棕榈油将更广泛地应用于食品业的各个领域。
3.棕榈产品的工业用途
近些年来,棕榈油的工业用途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发达国家,大量棕榈油被应用于工业用途,在我国,棕榈工业产品有“工业味精”之称,足可见其应用之广泛。工业使用的精炼棕榈油,要求溶点不低于44℃,主要用于制造肥皂、硬脂酸及甘油,每年的需要量基本是在十几万吨。近年来,随着原油价格的上涨,生物燃油的题材再度被挖掘,棕榈油作为生物燃料的用途被发现,成为了未来棕榈油用途的新增长点。
棕榈油在工业运用中主要分两类:一是从棕榈产品中可以直接得到的,如皂类、环氧棕榈油及其多元醇、聚氨酯和聚丙烯酸酯类产品。另外一个是油脂化工类产品,如脂肪酸、酯、脂肪醇、含氮化合物及甘油,而在这几种产品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化学方式生产出各种衍生产品。油脂化工的主要原料是富含碳链长度在C12-C14和C16-C18的油脂,其中棕仁油、棕榈硬脂、棕榈酸都是主要的原料。
表4:主要棕榈工业产品用途
(五)棕榈油的保管方式
在棕榈油里,酸的形成是由于棕榈果实中脂肪酶或脂肪酸过氧化氢酶两者中任何一种水解所导致。在未破损的果实中,游离脂肪酸是很低的,但一旦细胞破损,果实脂肪酶活化,在初期游离脂肪酸会急剧上升;而后,游离脂肪酸上升减缓,直到脂肪酶活性钝化才停止。棕榈油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水平,实际上取决于这样三个因素:果实的不成熟程度(过于成熟的果实却易损伤);果穗预处理(杀酵)达到的程度;以及收获和脂肪酶钝化之间迟延的时间。
在制油时辅以除去铁质,这样可以间接控制氧化作用。同时注意对促使油脂氧化的一切环境条件加以控制。输送机、提升机定期进行清理;防止由种植地带来的泥土和破碎物对油造成污染。切勿采用铜、黄铜、青铜的配件,防止铜和油的接触。其原因是铜是一种强氧化剂。在不妨害取油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持较低的温度。同时,尽量使油少暴露在空气中。
在贮藏期间,在工厂真空干燥工段后面可装冷冻机,使油在进入储罐之前,温度降到45-50℃。油装进罐后,对罐内充入惰性气体(二氧化碳、氮气)。也可以在油中加入些抗氧化剂,钝化微量金属,以消除油脂贮藏过程中的氧化作用。另外,采用大容器储油时,氧化作用亦能控制,也减少装卸时油的飞溅。
在运输和卸货时的注意事项:第一,罐的涂料采用环氧树脂,在装油前要对罐的清洁进行检查。第二,用惰性气体喷布和覆盖。第三,油的装载不外溅。第四,船运期间油温保持在32-40℃。装货前加热油使其温度上升,速率每24小时不超过5℃。第五,油的装船温度不超过55℃。第六,脱臭棕榈油运到终点时,在那里装入涂有环氧树脂的油罐中并充入氮气。
二、全球棕榈油的生产与贸易
全球油料市场主要被大豆、棕榈油、葵花籽和油菜籽四种作物所主导。2005年,全球油脂生产已经达到了1.39亿吨,比上一年增加了900万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全球油脂需求量约为5100万吨,到现在已经增长了近2倍。在油脂中,植物油占到了整个油脂总量的82%,其余由黄油、猪油、牛脂和鱼油等构成。尽管近些年来油脂产量总体在不断增加,但是动物油脂的产量基本上维持不变,油脂产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植物油脂,在所有植物油中,棕榈油近十年的增长最为显著。
(一)全球棕榈油生产情况
棕榈油产量在近几年出现了快速增长,产量增长的原因在于耕地面积的增加和产量的提高。1989年以前,全球的棕榈油产量不足1000万吨,而在1997年以前,产量也只是小幅增长,从1000万吨向2000万吨小步迈进。1998年开始,全球的棕榈油产量随着东南亚棕榈油产量的快速提升而实现了飞跃性增长,截至到2006年,全球的棕榈油产量已经超过3500万吨,相当于50年代产量的7倍。食用棕榈油和棕榈油工业用途的扩展推动了棕榈油产量的迅猛提升,相对其他油类产品低廉的价格、世界及部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掀起了一个又一个棕榈油用量的高峰,从而推动了东南亚棕榈种植业的蓬勃发展。自1995年以来,世界棕榈油产量大幅增长,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有望超过豆油产量。
图1:马来西亚与全球棕榈油产量对比 单位:万吨
注:紫色图标代表全球棕榈油产量 粉色图标代表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
来源:美国农业部
目前世界上有约20个国家在生产棕榈油,主要生产国只有三个,他们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尼日利亚,这三个国家的总产量占世界棕榈油总产量的88%。
表5:全球近年来棕榈油生产情况
注:仅限于商业播种面积和产量。2002-2005为日历年平均值。
资料来源:油世界
(二)棕榈油主要生产国
东南亚国家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或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但雨水丰富,适于规模化种植油棕,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是全球两大棕榈油生产国。过去十多年来,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棕榈油产量出现了持续稳定的增长,这两个东南亚国家生产的棕榈油占世界棕榈油总产量的86%以上。
图2: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棕榈油主产区示意图
1.马来西亚棕榈油生产情况
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其棕榈油产量将近世界总产的45%。马来西亚棕榈树的种植面积约占全国耕地的1/3,达250万公顷。1985年马来西亚的棕榈油产量基本上在500万吨左右徘徊,在2005年,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520万吨,产量在二十年的时间里增长为原来的三倍,主要原因是收割面积大幅提高,2006年,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也维持在1500万吨左右。
图3: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变化趋势 单位:千吨
资料来源:美国农业部
2.印度尼西亚棕榈油生产情况
印度尼西亚是排在全球第二位的棕榈油生产大国,2005年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产量占全球棕榈油总产量的41%。随着马来西亚适于棕榈树生长的农业耕地越来越少,棕榈油产量的增长目前已经转移到了印度尼西亚。在过去十多年中,印度尼西亚棕榈油产量也增长为近原来的三倍。1997年,马来西亚棕榈油的产量比印度尼西亚的产量高出了360万吨,但是近年来这种差距在逐渐缩小,至2006年,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产量已经超过了马来西亚。由于气候影响,马来西亚棕榈油单产下降,而印度尼西亚棕榈树进入旺产期,单产提升,并进一步扩张种植园,总体上来看,印度尼西亚棕榈油产量更具增长潜力。
图4:印度尼西亚棕榈油产量变化趋势 单位:千吨
资料来源:美国农业部
(三)全球棕榈油贸易状况
目前在世界油脂贸易领域,棕榈油通常引导着大豆油,在出口市场上处于领导地位。在上个世纪60年代,棕榈油在世界油脂贸易中并不突出,当时的主要贸易油脂为大豆油和动物油脂。到了1993年,情况发生很大变化,棕榈油贸易量占全球油脂贸易量比重从1970年的10%增长到1977年的20%,1985年达到了30%水平。1997年,世界棕榈油的总产量为1741万吨,而出口量达到了1134.6万吨。截止到2006年,棕榈油贸易量占世界油脂贸易总量的比重超过50%。
图5:马来西亚与全球棕榈油出口对比 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美国农业部
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和出口国,其棕榈油总产的90%被用来出口,马来西亚出口的棕榈油只有很少量属于未经提炼的毛棕榈油。1985年以前,马来西亚几乎控制着整个棕榈油的出口市场。1986年,马来西亚毛棕榈油的生产量为454万吨,占同年世界棕榈油产量的60%,出口的棕榈油占世界棕榈油出口量的68%。1996年,马来西亚棕榈油的产量为886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53%,出口量为732.5万吨,占世界总出口量的64%。随着近几年印度尼西亚棕榈油出口份额的不断增加,马来西亚棕榈油的出口量下降到了占全球一半份额左右。2005年全球棕榈油总出口量达到了2630万吨,其中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达到1345万吨,占49%,印度尼西亚棕榈油出口为1030万吨,占39%。
图6: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变化 单位:千吨
来源:美国农业部
图7:印度尼西亚棕榈油出口变化 单位:千吨
来源:美国农业部
目前,世界棕榈油出口市场的88%份额被这两个主产大国牢牢控制着。此外,尼日利亚、象牙海岸、巴布亚新几内亚、新加坡、哥伦比亚等其它国家和地区也生产、出口一定数量的棕榈油。
(四)世界棕榈油的消费状况
近些年来,动物油脂消耗量在全球油脂中的比重大幅下降,从80年代末的24%下降到17%,而受到世界人口增长和人均消费增长的驱动,植物油脂的消耗却以每年3-4%的速度增长。地域性的油脂消耗比例是向发达国家倾斜的,世界上75%人口聚集在亚洲和非洲地区,但占世界人口少数的欧洲和美洲却消耗掉40%的油脂总量。随着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的油脂增长潜力要高于发达国家。
图8:2005年全球油脂消耗分布
资料来源:马来西亚棕榈油消费促进委员会
2001年,全球棕榈油消费量为2400万吨,自1995年以来,棕榈油消费出现急剧增长,到了2005年,全球棕榈油的消费量达到了3300多万吨,5年的消费增幅达到38%。总体上,棕榈油的消费主要集中在亚洲国家,欧盟也提高了棕榈油进口量,以抵消因生物燃料行业的需求提高而造成的菜籽油供应缺口。目前,棕榈油主要消费国有印度、欧盟25国、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巴基斯坦,这些国家占到消费总量的60%。作为一个主要的消费国,我国占全球棕榈油消费总量的14%,印度占11%。近几年,我国棕榈油消费增幅最为明显,2001年我国国内棕榈油消费量刚刚超过200万吨,到2005年消费量翻了一倍多,达到了436万吨。
图9:2005年全球棕榈油消费分布
资料来源:美国农业部
(五)国际市场中棕榈油价格走势
近20年来,国际棕榈油价格波动比较大,与大豆油等植物油的价格走势相近。马来西亚毛棕榈油期货价格的最低价格出现在1986年,当时全球油籽丰产,尤其是美国大豆丰收,导致了包括豆油在内的所有植物油价格受到压制,棕榈油价格出现阶段性低点。随着全球出现了几次恶劣的气候,包括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等现象,影响了全球植物油的产量,棕榈油出现了几次规模较大的上涨行情,包括1988年,1994年,价格上涨基本上都是从800RM(马币)/吨以下上涨到1400-1600RM/吨。在1999年,由于持续遭遇灾害天气,油籽减产,植物油供应紧张,而需求却出现了空前的增长,产量的扩张难以跟随需求的增长,导致棕榈油价格达到历史性高点2600RM/吨,至2007年4月末,马来西亚大马交易所棕榈油价格在2200 RM/吨左右。
图10:国际市场棕榈油历史价格走势图
四、我国棕榈油的进口
我国棕榈油主要依靠进口,近20年来进口量呈持续增长的态势,其中2002年我国棕榈油实行配额管理制度,配额内关税由原来的10%降为9%,同时配额数量逐年增加,因此进口量有显著增长。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是我国棕榈油的主要进口国,目前这两个国家的棕榈油进口量占我国棕榈油进口总量的98%以上。从进口港来看,黄埔港、张家港和天津港是我国主要的棕榈油进口港,这三个港口的年进口量占国内棕榈油进口总量的近70%。按照度数来看,我国棕榈油进口目前以24度为主,同时毛棕榈油进口量呈不断增长的态势。
(一)我国棕榈油进口总体情况
我国棕榈油以进口为主,进口量呈持续增长的态势。我国棕榈油进口以2001年为分水岭,其前与其后进口增速表现明显不同,这主要是由于2002年我国植物油实行进口关税配额管理制度,棕榈油配额内关税由原来的10%降为9%,同时棕榈油配额数量逐年增加。因此,我国棕榈油进口数量的变动可清晰地分为两个阶段,即2001年以前的平稳增长阶段和2001年以后的快速增长阶段。1996年我国棕榈油进口数量仅为101万吨,2001年进口量上升到152万吨,2004年进口量则达到了386万吨。2001-2004年棕榈油进口年均增加量达到78万吨。2005年我国棕榈油进口数量虽然仍有一定幅度增长,但增速已明显减缓,全年棕榈油的进口数量为436万吨,占全球进口份额的13%,较去年增加50万吨,增长幅度为13%,2006年进口量为508万吨,比2005年增长约17%。受我国巨大的棕榈油需求拉动,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棕榈油进口数量仍将继续增长,但增长速度将会有所减缓。
图11:我国棕榈油1964-2006年进口数量 单位:千吨
资料来源:美国农业部
(二)近期棕榈油进口政策的变化
2006年以前,我国对棕榈油的进口是由国家统一管理,实行配额许可证管理制度。国家将配额下发到各省市,再由各省市下发给具体用油单位。配额许可证由商务部配额许可证管理局发放,当是主要有五家进出口公司(华润、南光、中谷、土畜、中粮)负责经营。毛棕榈油的进口关税为9%,增殖税为13%,精炼棕榈油的进口关税为12%,增殖税为13%。
2006年1月1日开始,我国放开了对棕榈油进口的管制政策,取消其进口关税配额管理,但为监测进口需要,自2006年1月1日起,将对豆油、棕榈油(棕榈硬脂除外)、菜子油实行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各相关企业必须向省外经贸主管部门备案登记。
根据要求,豆油、棕榈油、菜子油进口企业资质标准如下。贸易型企业要求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获得进出口经营资格或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年销售额2亿元以上(含2亿元);近三年进口植物油3万吨以上。生产型企业要求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资金在5000万元以上(含5000万元);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含1亿元),其中食品生产企业3000万元以上(含3000万元);加工能力日处理毛油200吨以上(含200吨),生产精炼油的油脂加工企业或以棕榈油为直接生产原料,年使用棕榈油量在3000吨以上(含3000吨)的食品生产企业;并获得全国工业生产许可证。
我国取消植物油关税配额之后,植物油进口环境将更加趋于宽松,没有配额的限制,有条件进口植物油的企业数量会明显增多,进口数量的不确定性也会明显增强。
(三)分国别棕榈油进口情况
我国棕榈油进口主要集中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从新加坡和越南也有少量进口。2001年以来,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进口量始终保持稳步增长,其它国家的进口逐年减少。2005年,我国进口棕榈油主要来自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其中,马来西亚占据的份额为68%,印度尼西亚占据的份额为32%。
图12:我国棕榈油按国别进口
资料来源;美国农业部
(四)我国棕榈油分海关进口情况
国内棕榈油进口港较为集中,天津港、张家港和黄埔港的进口量占全国总进口量的67%,此外,青岛、深圳、厦门的棕榈油进口量也比较大,均占全国总进口量的5%左右。棕榈油消费区域分布广泛,其中华北、东北地区消费的棕榈油主要来自天津和青岛,华东、华中地区消费的棕榈油主要来自张家港和泰兴(南京海关),华南地区消费的棕榈油主要来自黄埔、深圳和厦门。以主要进口港为中心,向周边辐射,是国内棕榈油现货市场流通的基本格局。
图13:2006年国内海关棕榈油进口比例
(五)我国不同度数棕榈油进口情况
我国消费的棕榈油主要依靠进口,从近三年棕榈油进口情况来看,24度棕榈油是我国进口的主要品种,其2004、2005、2006年度的进口量分别占总进口量的61%、62%、69%,流通规模优势十分明显。毛棕榈油进口量的增长也十分迅速,2004-2006年,国内毛棕榈油进口量由0.9万吨增长为65.6万吨,占总进口量的比例由0.3%增长为13.0。棕榈硬脂的进口量则迅速下降,2004-2006年,棕榈硬脂进口量由133.7万吨下降为88.2万吨,占总进口量的比例由37.4%下降为17.4%。
表6:近年棕榈油进口情况 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邦成粮油在线
五、我国棕榈油的加工、流通及消费
我国棕榈油现货市场中贸易企业众多,流通环节发达。广州、张家港、天津是棕榈油的主要进口地,并由此向周边地区辐射。棕榈油有食用和化工两个方面的用途,消费企业众多。
(一)我国棕榈油加工、流通情况
我国棕榈油主要依靠进口,华北(天津周边地区及山东)、华东(张家港、泰兴、宁波等上海周边地区)、华南(黄埔、深圳及厦门等广州周边地区)是我国棕榈油的主要进口、加工、销售地区,棕榈油进口量占全国进口总量的92%,其中华北地区占24%,华东地区占34%,华南地区占34%。从进口港来看,天津港、张家港和黄埔港进口量占全国总进口量的67%,此外,青岛、深圳、厦门的棕榈油进口量也比较大,均占全国总进口量的5%左右。
目前,国内有棕榈油加工(精炼、分提、调和)企业上千家,主要的棕榈油加工企业如益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天津龙威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等基本分布在主要进口港的周边地区,根据2006年的海关进出口数据,当年开展棕榈油进口的大型油脂企业有50多家,进口量约占总进口量的60%,开展直接进口的油脂企业通常将大部分棕榈油精炼、分提后再进入贸易领域,小部分通过中间商进入流通领域。
目前,国内有棕榈油贸易企业近万家,其中大型贸易企业直接从国外进口,进入国内后再通过大量的中小分销商进行分销。2006年,开展棕榈油进口的贸易企业有80多家,进口量约占总进口量的34%。这些贸易企业一般都没有专门的储存仓库,通常租用油脂企业或仓储企业的储罐。
天津、上海和广州周边地区不但是我国棕榈油的主要进口、贸易集散地,而且大型的棕榈油加工企业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地区,拥有足够的棕榈油加工、储存能力。
1. 天津周边地区。天津周边地区棕榈油进口量、加工及库存能力都很充足,各主要油脂企业共有约4500吨/天的加工能力、近40万吨的罐容。该地区棕榈油的销售区域为京、津、河北大部分、河南北部、山东东部、山西大部分、内蒙、东北部分、甘肃、陕西。棕榈油加工企业为获得较低的物流成本,基本上都建在港口附近,大型船舶停靠方便,向外运输主要通过铁路和公路,条件便利,是国内棕榈油的一个重要集散地。
2. 上海周边地区。上海周边地区各主要油脂企业共有约2500吨/天的精炼能力、近60万吨的罐容,其中加工企业的罐容约20万吨,仓库的罐容约40万吨。该地区棕榈油的销售区域为上海、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重庆、四川及河南、陕西部分地区。该地区棕榈油加工企业都选择临港工业发展模式,主要分布在张家港、泰兴、宁波等地区,各港口大多可以停靠3至5万吨的货轮。其中向河南和陕西的销售主要通过铁路,向其他省份的销售主要依托长江水道,通过水运的方式完成,具有很好的棕榈油集散功能。
3. 广州周边地区。广州周边地区棕榈油产能和罐容也很充足,各主要油脂企业共有约3000吨/天的精炼能力、40多万吨的罐容,这些罐容基本上都分布在加工企业。该地区棕榈油的销售区域为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棕榈油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广州-东莞-深圳沿珠江入海口一带,各港口大多可以停靠3至5万吨的货轮。其中广东、福建等省的棕榈油销售以水运为主,并对湖南南部、广西东部有一定的辐射力,向其余地区的销售以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棕榈油集散功能较强。
图14:国内棕榈油流向及流量
(二)我国棕榈油消费情况
棕榈油既可以用于食用消费,也可以用于工业消费,来自贸易商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棕榈油的消费以食用为主,其中24度精炼棕榈油为主要品种,占据的市场份额在60%以上。
1.我国植物油的消费结构
如果以各油品的消费量来衡量其市场份额,以2001年为分水岭,其前与其后植物油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001年以前,各品种植物油在消费总量中所占的份额变化并不显著,2001年市场份额从大到小依次为:菜籽油、豆油、花生油、棕榈油、棉籽油、小品种油。2001年以后,豆油、棕榈油消费份额明显增长,而菜籽油、花生油与棉籽油的消费份额出现降低,小品种油的消费份额变动很小。至2004年,各品种油消费份额由大到小的排序则变为:豆油、菜籽油、棕榈油、花生油、小品种油、棉籽油,小品种油的消费份额超过了棉籽油。未来几年,我国棕榈油的消费数量仍将继续增长,其消费份额预计很快就会超过菜籽油。
2.棕榈油的食用消费
1996-2001年我国棕榈油的食用消费数量基本呈现平稳增长态势,2001-2003年增速明显加快,2003年以后增速有所减弱,但仍逐年刷新历史纪录。2004年棕榈油食用消费量达到270万吨,预计2005年我国棕榈油的食用消费数量为290万吨,较2004年增加20万吨。
图14:我国棕榈油消费趋势 单位:千吨
资料来源:美国农业部
3.棕榈油的工业消费
由于我国对44度以上棕榈油并不实行配额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近几年44度以上棕榈油的进口,棕榈油的工业消费量也相应出现迅速增加。2002年棕榈油工业消费为35万吨,2004年则达到了120万吨,2002-2004年工业消费量平均年增长42万吨。预计2005年我国棕榈油的工业消费量为140万吨,较2004年增加20万吨。
4.棕榈油的消费企业情况
从消费企业来看,目前国内有成规模的各类棕榈油消费企业上千家,如果算上小型企业,数量超过5000家,主要分布在餐饮、食品加工和化工领域,代表性企业有方便面生产企业如统一食品集团、顶新集团等,化工企业如广州宝洁有限公司、纳爱斯益阳有限公司等。大部分消费企业通常不自己直接进口,主要靠中间商供货。2006年直接进口的消费企业约有30家,进口量约占总进口量的2%。据不完全统计,总体上来看,进口棕榈油用于商业流通的比例约为80%,直接进入终端消费、来料加工贸易、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的比例约为20%。
5.我国棕榈油消费的季节性
由于棕榈油的熔点比较高,因此其消费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夏季消费量比较大,冬季较小。消费的季节性直接表现为进口量的季节性,从2004-2006年的情况看,1、2月份的进口量比较小,大约在16-29万吨左右,6-9月份进口量较大,2004年8月份、2005年6月、2006年8月分别为当年进口量最大的月份,分别达到41万吨、50万吨和67万吨。
图15:2004-2006年我国棕榈油月度进口量(单位:万吨)
六、棕榈油的现货价格
影响棕榈油供求关系的因素较多,国际贸易形势、国际能源价格、汇率、豆油和菜籽油等相关替代品的价格都会导致棕榈油价格变化,这使得棕榈油价格波动频繁、剧烈。2001年10月至2003年10月,国内棕榈油由3390元/吨上涨到6307元/吨,涨幅达86%;此后从2004年3月的6293元/吨下跌至2005年2月的4195元/吨,跌幅达33%;经过1年多的盘整之后,从2006年4月开始上涨, 2007年4月价格为6600元/吨,上涨了57%。
图16:2001-2007年国内棕榈油价格走势
在植物油品种中,豆油与菜籽油的价格变化高度相关,而棕榈油与豆油、菜籽油价格变化的相关性则要低很多。2003-2006年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棕榈油与豆油的价格变化相关系数为0.728,与菜籽油的相关系数为0.725,而豆油与菜籽油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53。从价差来看,2003-2006年,棕榈油与豆油价差变动区间为-450元~-2000元/吨,与菜籽油价差变动区间为-550元~-2350元/吨,而豆油与菜籽油之间的价差变动区间仅为-130元~450元/吨。
图17:2003-2006年我国三大植物油品种现货价格走势
七、国内棕榈油现货中远期交易情况
国内棕榈油生产、贸易、消费企业众多,流通环节发达,现货市场中不仅通过传统方式开展交易,而且依托互联网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电子化交易,包括B2B模式,网上招标、拍卖,中远期仓单交易等,其中上海大宗农产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原上海中昊油籽商务有限公司)开展的棕榈油中远期交易采取电子化仓单的形式,并充分借鉴了期货市场的交易、交割、结算制度,为开展棕榈油期货交易打下了一定的市场基础。
(一)上海大宗农产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概况
上海大宗农产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原上海中昊油籽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在上海中昊油籽交易市场的基础上成立起来的,是全国第一家依托油籽系列产品的现货批发市场,交易品种包括棕榈油、豆油、菜籽油、油菜籽、菜籽粕等。交易商向市场租用内场摊位和外场摊位。内场摊位位于本市场营业场所内,由市场配备必要的交易设施及入网接口,同时,允许参与者进行网上交易,竞拍人可自行选择通过内场或外场参与竞拍。外场摊位位于本市场营业场所外,由交易商按市场的规定标准配备相关设施,市场提供入网接口。市场收取摊位费,其标准分别为租期一年2万元;租期三年期5万元。
交易方式包括拍卖、招标、中远期仓单交易等,其中拍卖、招标交易是指交易商按顺序挂牌卖出,买方同时报价竞买,根据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成交的交易活动,中远期仓单交易是其最高端的交易方式,通过市场的计算机交易系统对交易双方的交易指令进行配对来撮合交易。目前棕榈油中远期交易日成交量近7000批,订货量(持仓量)近4000批。
(二)棕榈油中远期交易合约设计分析
上海大宗农产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24度棕榈油为交易标的,质量标准为棕榈油国标GB-T 15680-1995,并参照期货市场相关规定制定了风险管理制度。
1.交易标的及质量标准
(1)交易标的
上海大宗农产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棕榈油中远期交易标的为24度棕榈油。棕榈油按照是否经过精炼处理可分为毛棕榈油和精炼棕榈油,精炼棕榈油按照熔点又可以分为24度、33度棕榈油及44度以上的棕榈硬脂。我国棕榈油主要依靠进口,其中24度年进口量占棕榈油进口总量的大部分比例,以2006年为例,24度棕榈油进口量占棕榈油进口总量的近70%,并且该比例近年来呈持续增长的态势。另外,24度棕榈油与其他棕榈油存在着转化关系,市场覆盖面大。首先,毛棕榈油通过精炼及分提可转化为24度棕榈油。其次,棕榈硬脂是低度棕榈油分提后的产品,一般不再分提,不过我国棕榈硬脂的进口量近年不断下降,其占总进口量的比例2004-2006年由37.4%下降为17.4%。再次,24度棕榈油可进一步分提得到18度、12度甚至8度的棕榈油。按照2006年数据,直接进口或分提得到的24度棕榈油约占棕榈油总量的82.6%,能够涵盖大部分棕榈油市场。综合上述因素考虑,上海大宗农产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将棕榈油中远期交易标的确定为24度棕榈油。
(2)质量标准
上海大宗农产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棕榈油中远期交易交收标准品的质量标准为符合GB/T 15680-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用棕榈油》的24度棕榈油。与豆油相比,棕榈油的品质较不稳定,现货市场中流通的棕榈油与国标相比,色泽、酸值和过氧化值指标会超标,完全遵循国标会给交收环节带来一定的困难。上海大宗农产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开展棕榈油中远期交易初期,曾经有买方根据现货市场中棕榈油质量指标达不到国标的情况进行多逼空,到交收时市场通过中粮、益海等储存条件好,具备精炼能力的大企业按照国标质量标准完成了交收,但是面临的风险、压力很大,市场相关人员认为,若在国标基础上适当放宽相关指标,会使得交收环节更为顺畅。
2.交易单位
交易单位为5吨/批。
3.交收月份
从当前月份开始的连续12个月份,遇春节则暂停该月份交易。棕榈油的熔点比较高,对于生产调和油来说,在南方地区全年进口、消费量比较均衡,而北方地区冬季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表现出季节性,不过目前通过分提可以得到14度、12度、8度甚至更低熔点的棕榈油,使得总体来看棕榈油进口、消费的季节性并不明显,设置连续12个交收月份符合现货市场的实际情况。
4.交易定金及每日最大价格波动限制
交易定金为不低于全额货款的20%,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4%。棕榈油中远期交易的定金原来为不低于全额货款的8%,《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在2007年4月15日开始实施,条例中针对变相期货进行了规定,要求现货中远期交易的定金比例不得低于合同金额的20%,上海大宗农产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这种背景下提高了其定金比例,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交易的流动性。为活跃交易,市场相应地把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由原来的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3%调整为±4%。另外,如果连续三个交易日收市时的报价达到涨幅的上限或跌幅的下限,市场有权及时调整涨跌限幅。
5.交易手续费
交易手续费为1.6元/吨。
6.其他条款
(1)报价单位
交易报价单位为元/吨。
(2)交易时间
交易时间为上午9:30-11:30,下午13:30-15:00。市场认为必要时,可由总裁或其授权人决定延时开市、延时收市、提前收市或暂停交易。
(3)最后交易日
最后交易日为该品种交收月份的10号(遇节假日提前)。
(4)交货日
交货日为该品种交收月份的25号(遇节假日提前)。
(5)最小变动价位
交易最小变动价位为2元/吨。
(三)棕榈油中远期市场交易过程及制度分析
上海大宗农产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大宗农产品市场网为交易商提供了充分选择、自动成交的交易机制和平台,交易商共享所有的市场供求信息,任何交易商均可选择最合适的产品,即时成交,签订电子交易合同并可以在交易系统中不断转让该合同。市场还在操作层面上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用以规定、协调市场与交易商之间的各种关系。
1.交易商进入市场
交易商进入市场需要经过几个主要的步骤。首先,向客户服务部递交《交易商申请表》、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最近月份的资产负债表,法定代表人对驻场交易员的授权委托书。其次,缴纳摊位租金。摊位租金标准为租期一年2万元,租期三年 5万元。再次,签订入市交易协议,向客服部取得摊位账号,在交易结算部申请摊位代码、预留印鉴卡、填写划款账户公函及签订划款协议等。最后,将货款或担保金划入本市场交易商资金账户取得交易密码,开通交易终端。如是外场交易的,还须安装交易软件并测试。
2. 交易模式及规则
市场中买卖双方须进行下单,下单时,买方将购买指令输入中心电子交易系统并向中心交付定金,卖方向中心提交仓单并将卖出指令输入中心电子交易系统,如果货物暂未在中心注册登记取得仓单,卖方须向中心交付仓单担保金。
交易商下单之后,交易系统按“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对所有交易商发出的购买或销售指令排序,当购买价大于或等于销售价时则自动成交。
(四)棕榈油中远期市场交收过程及制度分析
大宗农产品市场网针对棕榈油的实物交收制定了较为完备的规范,包括交收流程、质量品级、仓储合同主要条款、质量检验流程等。
1. 交收过程
棕榈油中远期交易的交收过程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步骤。首先,货物入库。卖方货物准备入库时,需向市场提交《入库申请审批表》,经市场审核同意后,开具相关证明并通知相关指定交收仓库。其次,注册仓单。交易商与指定交收仓库协议签订相关储存合同,指定交收仓库会同交易商对商品的数量和外在状态进行验收,开具相关《存货凭证》提交市场确认后凭此为交易商办理仓单注册。再次,提货验收。卖方取得仓单到市场注册,向市场提交注册仓单等票据。交收日前市场开具提货单,买方凭此提货单到仓库提货。市场收到买方提货确认,向卖方划付80%货款。市场得到结算确认后,通知卖方开具全额增发票。卖方提供增值税发票并付清相关费用后,市场支付剩余20%货款,交货过程结束。
2.质量品级、交收方式、交收地点及相关费用
买卖双方报价成交时确认的货物品级为符合国标规定的食用精炼棕榈液油24℃,卖方不可用符合国标规定的其他品级的棕榈油替代交收。棕榈油采用在指定仓库油罐交收,数量验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数量巨大,买卖双方协商一致并且向市场提出书面申请,经过市场批准同意也可以采用在卖方仓库油罐交收。交收地点由卖方从市场指定的交收仓库中选定。买方支付的货款中还须相应增减交收地点与市场指定的基准交收仓库之间的地区价差,地区差价的标准按市场规定的地区差价标准执行。交收日(含)之前的仓储、保险等相关费用由卖方承担,交收日之后的仓储、保险等相关费用由买方承担。
3. 仓储合同主要条款
甲方(上海大宗农产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乙方(指定仓库)、丙方(交易商)。
入库时,丙方须向甲方提出申请,并按甲方要求填写和提交收物入库申请审批表,同时向乙方按照10元/吨的标准交纳入库预报担保金,由甲方代收代转。甲方审批同意后向乙方开具入库通知单,丙方应及时与乙方联系办理货物入库事宜。乙方依次按照货物先到先入、先申请者先入、先卖货者先入的原则为丙方及其他交易商办理货物验收入库手续。丙方必须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品检验检疫局统一的“进口商品质量检验证”,否则乙方可以拒收,乙方办理完货物入库手续后,向丙方开具甲方统一印制的格式货物凭证(未注册的仓单)。
入库验收时,数量验收以重量为准,品级验收根据丙方提供的有效品质证明书等所列出的等级或由乙方负责检验鉴定,乙方必须确保入库棕榈油的质量符合《CCBOT电子撮合交易商品执行标准》的规定。
保管过程中,乙方应按棕榈油行业(国家)仓储规定(标准)对丙方存货实施保管,以维护棕榈油储存期间的质量安全。同一仓储区间储存的商品性能互不抵触,养护措施和消防方法一致。乙方保障丙方大豆油储存的质量安全,严禁将商品性能互相污染、损坏的货物或其他不同品质的植物油与丙方的棕榈油存放在同一油罐储存。
货物出库时,合同规定格式货物凭证所标明的货物,必须凭甲方签发的《CCBOT出库通知书》和经过甲方撤消注册的《CCBOT(棕榈油)仓单》提货。甲方签发的《CCBOT出库通知书》,必须加盖甲方在乙方处预留的印鉴,乙方对印鉴严格核对无误后方可发货。
(五)棕榈油中远期市场结算过程及制度分析
在结算环节,市场充分借鉴了期货交易中梯度加收保证金的做法,采取了分期付款的方式,从交易达成到交收月份付款额度逐步增加,这样既可以有效活跃前期交易有可以有效控制风险。分期付款的规定如下,成交日支付首付款按照20%执行,并且于成交时一次性付清,分期付款的进度如下表。
表7:棕榈油中远期交易分期付款进度
交收日前第二个工作日,付足全额货款。买方交易商如在交收日前申请提前交收,经市场核准后,应一次性补足全额货款。市场可调整分期付款标准和进度,买方交易商须按市场的要求及时足额支付货款。
附件1:
大宗农产品市场网棕榈油中远期
交易商品入库操作流程
1个工作日
可以预先提交小样检验,获得仓库通过再行组织送货
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堆放、保管
可指定仓库所在地的质检机关检验
不合格 合格
一般代储商品出库可凭储货凭证直接办理出库 仓单对应的货物出库必须经过仓储物流中心审批,取得《CCBOT出库通知单》及注销后的仓单才可以办理出库。仓单可以抵顶各项款项、质押贷款,在体系内流通。
指定仓库仓管员每月5日前将上月的所有货物储货凭证的商品数量、质量情况以报表形式报仓储物流中心。
附件2:
大宗农产品市场网棕榈油中远期
交易仓单质押操作流程
抵顶交易担保金 银行质押贷款
最高为现值的80% 最高为现值的70%
交收前,质押人可向交易结算中心偿还足额的担保金
1、 质押借款期间交易商在市场的一切富余款项优先用于偿还银行借款。
2、 质押人必须通过交易中心签订卖出质押物等量的合同才可以申请借款
3、 当质押物的现值缩水20%时,质权人有权通过交易结算划付缩水部分的货款用于提前还贷。
4、 借款人结清全部借款后,归还质押物仓单,办理过户变更。
附件3:
大宗农产品市场网棕榈油中远期
交易仓单过户提货流程
附件4:
大宗农产品市场网棕榈油中远期交易
指定交割仓库及收费标准
|